九梓文库,优质文档!
网站首页 > 素材资料 > 名师讲座 > 正文

【王升旭】针灸学的技术

作者:访客日期:2017-01-16浏览:668分类:名师讲座

大小 : 19 MB |  下载量 : 668 次 |  文件类型 : 压缩文件  

 【王升旭】针灸学的技术

本系列介绍了针灸学的起源、针具的起源、刺法及灸法的起源于发展、刺法与灸法的操作手法、量学要素以及毫针刺法等
大师简介
王升旭,男,主任医师,教授,博导 1962年9月出生。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,医学博士。解放军针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。主要研究针灸治疗慢性颈肩腰腿疼痛和脑血管意外、脑外伤后遗症。临床开展了电针华佗夹脊穴治疗颈椎病、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、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脊柱相关性疼痛的系列研究,醒神开窍针法促醒脑外伤后持续性植物状态的临床研究。
 顺经而刺则为补,逆经而刺则为泻。 子午流注(有软件):纳子法。灵龟八法。 一根艾条能烧一个小时。 艾叶:火力温和、持久。 麦粒灸。雀啄灸。 艾灸盒。温灸器(可以调节高度,调控温度)。 刺法及灸法操作的量学要素。 刺激强度——得气的强弱。 提插捻转。 轻度、中度、重度刺激。 捻转:角度、频率。 提插:幅度、频率。 针刺刺激持续的时间。 针刺间隔时间。 艾灸的量学要素。 热敏灸(热敏点)。40分钟——1小时。面神经炎。  

下载地址

下载地址:此资源已隐藏,需要会员评论才能够下载哦!vip.pnglogin.png

本站所有资源都来源于网络收集、网友提供或者交换而来!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及时联系本站客服,我们立刻删除!

联系邮箱:88888888#qq.com (将#替换成@)

本站为C2C文档模式,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,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。

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,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,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。

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立即通知我们,我们立即给予删除!

Copyright © 2024 本站由 九梓网络 版权所有,站长QQ1067828893.蜀ICP备2024081529号-3,本站部分内容为收集整理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

在线客服
你的会员级别无法评论,请升级会员